【评析】这一则将两种不同的心志状态放在一起讨论而且这两种心志
【评析】
这一则将两种不同的心志状态放在一起讨论,而且这两种心志易于混淆,即志向高远与心大气满。志向要高远,目标要可行,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没有高远的志向就会流于世俗,没有大作为。但过于远大的目标即心大气满,又会使人心浮气燥,不愿从小事做起,结果一事无成。道理其实很简单,可以归入人生常理,但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这也是很多人一事无成的原因。作者告诉人们,一方面要有高远的志向,另一方面又不要心浮气傲,心气过浮则流于无所事事。前者是精神层面的寄托,凭借高远志向,才能成就大业,后者是具体层面的选择,人毕竟还要考量自己的能力,从具体事情做起,踏实肯干,才会有所成就。
第三一则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谄:奉承,献媚。
]利济于世:泛指有益于世。比喻有益于世,造福于世。
]经纶:汉朝以前的人以蚕丝为材料,编制为丝织品,用以写字。整理蚕丝为经,编织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家境贫寒地位低贱并不是耻辱,贫贱却靠奉承和献媚去求别人才是耻辱;家境富裕身份高贵并不是荣耀,富贵的同时能造福于社会才是荣耀。讲求治理国家的大学问的人,一直都踏实认真;拥有真正的学问的人,一定不会做奇怪不合常理的事。
【评析】
这些格言都是在讲人生道理,如何培育完善的自我,如何为人处世,因此不免重复。这一则所讲的道理前面已经讲过,只不过换了个方式。这里讲处贫和处富的问题。贫贱并不是耻辱,投人门下献媚投谄才是耻辱。改变人生,追求富裕是人之常情,但耻辱之事不可做,一做便浑身俗气,无可救药。富贵,人之所欲,但富贵之后呢?夸耀、仗势为非、侈靡享乐没有意义,唯有济世之心,行其善道,用现在的话说是社会责任感,才会真正提升财富的价值。后面讲做事务实,做学问平正的道理。做大事的人,不要空谈,实实在在做事,才是可贵的。真正的学问是平实正大,决不会做超出社会常识、有意以奇怪吸人眼球的事,因为那往往不是真学问。这些道理的背后是儒学特别是理学思想影响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价值并不在于有多么高深,而在于如何影响社会。由宋元以至明清,儒学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且向民间广泛传播,本书的很多内容正是在传播儒学思想。中国古代社会通过乡约、家规、祖训、善书以及格言加强了思想的传播,从而将思想深入民间社会,本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二则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桥梓:又作“乔梓”。用来比喻父子关系。乔、梓,均为木名。乔,即乔木,是一种木本植物,它成长得高大挺拔,主干直立、分枝繁盛。梓,是一种枝干相对矮小而轻软的落叶乔木。《尚书·大传·梓材》:“伯禽与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答之。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商子而问焉。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焉,名桥,二三子往观之。’见桥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曰梓,二三子复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循,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
]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萼片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简称萼。
- 唬得我惊急列蓦出卧房门他措支剌扯住我皂腰裙我软兀剌好话儿倒温[图]
- 以他人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按此言缀去术之“去”时如何做缀[图]
- 翠微青翠色的山波上马嘶指等待过渡的人棹船桨代指船“谁解”、“[图]
- 砧(zhēn)杵指捣衣以备寒衣砧捣衣石杵捣衣棒心期指朋友间心[图]
- “其先”以下两句指武帝时将俸禄为两千石的高官及富人、豪杰连同[图]
- 池上饮食水饭其、凉水菉豆工、螺蛳肉饶梅花酒用、查片、杏片、梅[图]
- 刚柔阴阳爻也相推阴阳爻的相互作用由于阴阳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图]
- 黥墨刑城旦当时刑罚罪犯在边境地区白天守卫晚上筑长城不去不废除[图]
-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 于佛教法该罗无外 [图]
- 考亭先生每次饮酒后都会吃一些蔊菜蔊菜一种出产于盱江分支于建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