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
(3)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三十七章》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四十四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及,若,如果。(5) 故贵
(3)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三十七章》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四十四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4)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及,若,如果。
(5)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说明贵身、爱身是能够寄托天下的关键。贵身爱身,就是贵己为我,全性保真,唯有如此,就不会轻身徇物,放纵私欲,才能爱惜他人生命,遵循自然规律,各安其居,各乐其俗。《四十四章》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就是强调贵身。《二十六章》曰:“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则显然反对轻身。
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也感到惊恐,这就是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
为什么说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
因此,以珍贵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以爱惜自身的思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委托天下。
十四章(论道)
本章描述道的形象,强调道的重要,重在论道。
延伸阅读:
- 唬得我惊急列蓦出卧房门他措支剌扯住我皂腰裙我软兀剌好话儿倒温[图]
- 以他人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按此言缀去术之“去”时如何做缀[图]
- 翠微青翠色的山波上马嘶指等待过渡的人棹船桨代指船“谁解”、“[图]
- 砧(zhēn)杵指捣衣以备寒衣砧捣衣石杵捣衣棒心期指朋友间心[图]
- “其先”以下两句指武帝时将俸禄为两千石的高官及富人、豪杰连同[图]
- 池上饮食水饭其、凉水菉豆工、螺蛳肉饶梅花酒用、查片、杏片、梅[图]
- 刚柔阴阳爻也相推阴阳爻的相互作用由于阴阳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图]
- 黥墨刑城旦当时刑罚罪犯在边境地区白天守卫晚上筑长城不去不废除[图]
-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 于佛教法该罗无外 [图]
- 考亭先生每次饮酒后都会吃一些蔊菜蔊菜一种出产于盱江分支于建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