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洽指倡导和谐融洽孔子说“礼是什么?礼是做事的办法君子有君子
祖洽:指倡导和谐融洽。孔子说:“礼是什么?礼是做事的办法。君子有君子要做的事,必定有做事的办法。治理国家不依礼,譬如盲人没有搀扶者,迷茫而不知走向何处;又譬如整夜在暗室中求索东西,没有火把能看见什么?如果没有礼,手脚都不知放在什么地方,耳和眼也不知听什么、看什么,(与宾客)进退行揖礼相互谦让也没有分寸。因此,这样来处理日常生活,就会长幼不分,家门中父、子、孙三代就失去和睦,朝廷上官爵尊卑失去位次,田猎军事失去谋策,军队作战不听指挥,宫室规模不合制度,量器和鼎不合样式,滋味不合时令,音乐不合节奏,车辆不合规格,鬼神失去祭祀,丧事失去哀思,说话不合身份场合,官吏分工失当,政事不得施行,没有礼施加于自身而放在面前,各种举动都会失当,这样就无法先做表率而协和天下民众了。”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 [] 。茍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已。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武》 [2] ,《夏》、《钥》序兴 [3] 。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 [4] ,还中矩 [5] ,和鸾中《采齐》 [6] ,客出以《雍》,彻以《振羽》。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大飨:大飨,礼名。两君相飨为大,故曰:“大飨”。
《象》、《武》:武舞。
《夏》、《钥》:文舞。
行:指曲行。
还:指方行。
和:车轼上的铃。鸾:通“銮”,安装在轭首或车衡上方的铃。孔子说:“仔细听着,你们三人,我告诉你们礼是怎么一回事。礼还有九项,大飨礼有四项,如果明白了这些,即使是身在田亩的农夫,只要按礼行事,也就是圣人了。两国国君相见,互行揖礼互相谦让而先后入门,入门而悬挂的钟磬开始演奏。又行揖礼互相谦让而上堂,上堂钟磬就停止演奏。(这时上堂演唱《清庙》),下堂用管乐伴奏跳《象》舞和《武》舞,接着又跳《大夏》舞和《钥》舞。陈设笾豆和牲俎,礼仪和乐舞都依次进行,官吏们都齐集,这样做以后,君子明白怎样对宾客表示仁爱。转圈而行如圆规,直行拐弯方如矩,出车迎宾鸾和的鸣声与《采齐》乐曲相协调,宾客出门时奏《雍》,撤宴席时奏《振羽》。因此君子无事不符合礼。宾客入门而演奏钟磬,是向宾客显示仁爱之情;乐人上堂歌唱《清庙》,是向宾客显示德行;下堂用管乐伴奏跳《象》舞(和《武》舞),是向宾客显示王业的大事。因此古代的君子不必亲口交谈,通过礼乐就可以相互示意了。”
- 早起后养成好习惯能养生保健 最好姿态迎接新的一天[图]
- 此诗作于永泰元年 五月正月杜甫辞严武幕四月严武卒五月[图]
- 祖洽指倡导和谐融洽孔子说“礼是什么?礼是做事的办法君子有君子[图]
- 止指停止举兵东下的打算,按晋元帝太兴四年 祖逖死次年[图]
-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短兵相接”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刘邦、[图]
- 出嫁到我周国来京都成婚做新娘她与王季结成双品德高尚美名扬大任[图]
-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哨遍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摸鱼儿 观[图]
-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王长史王濛[图]
- 辟许慎注“小邪僻也”按通“僻”,然忽《道藏》本、刘绩《补注》[图]
- 雾都打中国地名一谜底为连云港卷帘格卷帘格按“倒卷珠帘上玉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