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鲁哀公十四年获麟至武帝元封元年只有三百七十一年(前481—前110),而说“四百有余岁”是概略的说法,为的是与下文“五百岁”相呼应。按五行学说,五百年为历史变化的一个小周期。
小子:下对上的自称。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指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元封三年,(前108)六月初二日,司马迁任太史令。
?(chōu):阅读,缀集,抄撮。石室金匮:均指国家藏书馆、档案室。
太初元年:即元封七年(前104)。这年十一月甲子日朔(即初一)冬至,颁布了太初历,于是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太初历的颁布仪式在明堂举行,历中明确规定了山川鬼神的祭祀日历,故下文说“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明堂:天子举行隆重庆典的礼堂。
太史公:至此以下太史公为司马迁自题。
先人有言:前辈说过。这里先人指司马谈。
五百岁:周公生卒年不可考,但他是西周初人,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孔子卒年(前479)超过了五百年。孔子卒年(前479)至司马谈卒年(前108)只371年。《孟子·尽心下》云:“由尧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这里司马谈以继承孔子自居,所说五百并非确数。司马谈祖述其意,鼓励司马迁继《春秋》作《史记》。意思是历史已经过了几百年了,应该作总结了。
七年:指上距太初元年为七年,即天汉三年(前98)。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孙子:先秦有两孙子。春秋时孙子名孙武,著有《孙子兵法》。膑脚的孙子是战国时齐人孙膑,孙武之后,著有《孙膑兵法》,汉后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中重新发现了《孙膑兵法》,已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
不韦:秦相吕不韦,他召集门客撰《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熔铸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为秦国的统一事业打下了舆论基础。秦王亲政以后,吕不韦受到嫪毐谋反案的诛连,被免相,公元前235年被判流放到蜀,忧惧自杀,《吕览》更见重于世。
发愤:吐发自己的思想和不平,指为实现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而努力著书。
于是卒述三句:这里是交代司马谈发凡起例的《史记》断限计划,为上起陶唐,下讫麟止;后来司马迁修正断限,上限从黄帝起,下限至太初四年,详下“至太初而讫”条注。陶唐,帝尧的号。麟止,至获麟而止。获麟,即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