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先
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先儒说:指朱熹《论语集注·子路》引胡瑗(九三三至一〇五九)注:“世子蒯聩耻其母南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立公子郢,郢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夫蒯聩欲杀母,得罪于父,而辄据国以拒父,皆无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夫子为政,而以正名为先。必将具其事之本末,告诸天王,请于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则人伦正,天理得,名正言顺而事成矣。”
上皇故事:言刘邦诏尊其父太公为太上皇一事,见《汉书》卷一《高帝纪》。问:“对孔子正名的解释,先儒认为是上告周天子,下告诸侯,废辄而立郢,这个说法怎么样?”
阳明说:“恐不是如此。哪有人至诚至敬待我来协助治理国家,我反而去废除他,这难道是人情天理吗?孔子既然肯协助辄治理国家,必定是他信任孔子而把国家大政委托给孔子。圣人盛德至诚,既然已感化辄,必定知无父者不可为人,必将痛哭奔走,把父亲蒯聩迎接回国。父子之间的爱,是天性,如果辄能够痛悔如此,蒯聩哪有不被感动的?蒯聩归国之后,儿子辄必定会让国于父亲。蒯聩既已被儿子感化,又有孔子从中调停,必定是不肯受,还是命辄当国。群臣百姓也希望辄为国君,辄于是自曝其恶,请于周天子,告于诸侯,定要让国于父亲。蒯聩与群臣百姓也表彰辄悔悟仁孝的美德,请于周天子,告于诸侯,定要辄为国君,于是命辄仍为国君主。辄不得已,只好如后世太上皇故事,率领群臣尊蒯聩为太公,殷勤奉养,而后登国君之位。如此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而言顺,便可施行于天下。孔子正名,恐是如此。”
35/44
澄在鸿胪寺仓居 ,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2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 3 ,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鸿胪寺仓居:阳明在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升南京鸿胪寺卿,陆澄等从学在此时。仓居:舍暂住。
- 模拟芯片工程师岗位职责有哪些[图]
- 工作中与同事的思维高度不一致怎么办?[图]
- 货运代理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PLC工程师岗位职责有哪些[图]
- 在公司里,该不该和同事成为好朋友?[图]
- 「职场规则」该不该和同事打听工资?[图]
- 离职补偿金你了解多少?[图]
- 如何顺利通过房产销售面试?你需要知道这些[图]
- 宝宝的指甲这么小,如何修剪?[图]
- 刚出生宝宝也有“月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