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闱墨:科举制度,自明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明称“小录”,清称“闱墨”。
]修齐、平治:《大学》纲目之名,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公车:指应试的举子。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门生: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散馆:明清时翰林院设庶常馆,新进士朝考得庶吉士资格者入馆学习,三年期满举行考试后,成绩优良者留馆,授以编修、检讨之职,其馀分发各部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唐武则天时期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年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983),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殿试》。
]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始于雍正三年(1725)。嘉庆五年(1800)令满、汉二品以下进士出身之侍郎、内阁学士、三品京堂,及未经考试试差之四、五品京堂,俱赴上书房考试,不愿考者听便。钦命论、诗题各一,谓之大考差。此后循例行之。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三月十三日发信之后,至今未寄一信。我于三月二十四日移居到前门内西边碾儿胡同,与城外不通音信。四月间送公文的差人来一次,我竟然不知道。等到知道,公差已经走了。只有四月十九日,欧阳小岑回湖南,我托他带衣箱银物和信一件;四月二十四日,梁菉庄回南边,我托他带书卷杂物和信一件。两封信都只有几句话,至今想必还没有寄到。四月十三日,黄仙垣回南边,我托他带闱墨,并没有寄信,想必也还没有到。现在将三次所寄各种东西,另开一份清单付回,等他们三人到时,家里照单查收即可。
内城的现住房一共二十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三十串,极宽敞。冯树堂、郭筠仙所住房屋,都很清洁。甲三在三月二十四日上学,天分不高不低,现在已读了四十天,读到“自修齐到至治平”了。因他年龄大小,所以管得不严。已读的字,他都认得。两个女儿都平安。陈岱云的儿子,在我家也很好。我妻子身体如常,现在又有身孕,大约九月间可以生产。
我身体气色比去年略好一些,近来因为应酬太忙,天气渐渐热起来,又发了耳鸣的病。今年的应酬,比往年又多了好些倍:第一,是为别人写对联和条幅,四川、湖南两省来求字的人太多,合在一起,简直日不暇给。第二,入京应试的举人,来借钱的很多,不管有钱借还是没钱借,多借些还是少借些,都要以委婉的言辞接待。第三,是宴请和拜会客人,以及忙会馆的公事。第四,是接见门生。真是很费精神。又加上赶上散馆,殿试是代人料理,考差则是自己忙碌。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便没有空闲时间读书了。
三月廿八大挑甲午科,共挑知县四人,教官十九人。其全单已于梁菉庄所带信内寄回。四月初八日发会试榜,湖南中七人,四川中八人,去年门生中二人。另有题名录附寄。十二日新进士复试,十四发,一等廿一名,另有单附寄。十六日考差,余在场,二文一诗,皆妥当无弊病,写亦无错落。兹将诗稿寄回。十八日散馆,一等十九名。本家心斋取一等十二名,陈启迈取二等第三名,二人俱留馆。徐棻因诗内皴字误写皱字,改做知县,良可惜也。廿二日散馆者引见,廿六七两日考差者引见,廿八日新进士朝考,三十日发,全单附回。廿一日新进士殿试,廿四日点状元,全榜附回。五月初四五两日新进士引见。初一日放云贵试差,初二日钦派大教习二人,初六日奏派小教习六人,余亦与焉。
初十日奉上谕,翰林侍读以下,詹事府洗马以下,自十六日起每日召见二员。余名次第六,大约十八日可以召见。从前无逐日分见翰詹之例,自道光十五年始一举行,足征圣上勤政求才之意。十八年亦如之,今年又如之。此次召见,则今年放差大半,奏对称旨者居其半,诗文高取者居其半也。
大挑:清乾隆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有较宽的出路,名为大挑。